- 物
- 拼音:wu41. 存在於天地間一切人事物的通稱。 如: “天生萬物”。 易經·繫辭上: “方以類聚, 物以群分, 吉凶生矣。” 列子·黃帝: “凡有貌像聲色者, 皆物也。”2. 指我以外的人﹑事﹑境界。 相對於“我”而言。 如: “物我兩忘”。 史記·卷二十四·樂書: “凡音之起, 由人心生也。 人心之動, 物使之然也。” 宋·范仲淹·岳陽樓記: “不以物喜, 不以己悲。”3. 指作品或言談中的內容。 如: “言之有物”。 文選·陸機·文賦: “體有萬殊, 物無一量。”4. 典章制度。 左傳·哀公元年: “復禹之績, 祀夏配天, 不失舊物。” 新唐書·卷九十六·杜如晦傳: “方為相時, 天下新定, 臺閣制度, 憲物容典, 率二人討裁。”5. 特指人。 南朝宋·劉義慶·世說新語·言語: “羊權為黃門侍郎, 侍簡文坐。 帝問曰: 「夏侯湛作羊秉敘絕可想。 是卿何物? 有後不? 」”唐·柳宗元·衡陽與夢得分路贈別詩: “直以慵疏招物議, 休將文字占時名。”1. 選擇。 左傳·昭公三十二年: “計丈數, 揣高卑, 度厚薄, 仞溝洫, 物土方, 議遠 邇。” 淮南子·繆稱: “欲知天道察其數, 欲知地道物其樹, 欲知人道從其欲。”拼音:wu42. 尋求。 如: “物色”。
Словарь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го Тайваньского языка - Гоюй (Мандарин). 2013.